前些天,在某书画展开幕式上,有一画友问我的名字,我说我叫岑星一,他愣了一下,没反应过来。于是我拿微信名字给他看了,结果他说岑(qin)兄好。这时,我也愣住了,跟我一旁的朋友赶忙纠正说:“这个字读cen,二声,唐朝有位诗人叫岑参,他写的名句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、大唐还有个宰相叫岑文本、电视剧《贞观长歌 》、所以,应该读(cen),怎么是(qin)呢?
关于把岑读成qin,我在2015年去香港学习的时候,遇到我们本家岑氏兄弟,我发现,这是粤语发音导致的,他们知道这个字读音,也知道怎么写,不管怎么说还是听着像qin,所以导致其他人读成qin的原因。
B——岑cen是山字头,芩qin是草字头展开剩余79%拼 音 cén
部 首 : 山 笔 画 : 7 五 行: 木 五 笔 :MWYN
岑,《说文解字》中,编号5838【卷九下】【山部第22字】岑——山小而高。从山今声。鉏箴切笔画数共为7笔,其中部外笔画为4笔;部首为“山”;笔顺编号:2523445 ;四角号码:22207;五笔字母拼写:MWYN;仓颉:UOIN;郑码:LLSXA。
基本释义:
1.岑 小而高的山。
2. 崖岸。
3. 姓。
名词解释
(形声。从山,今声。本义:小而高的山)
同本义
岑,山小而高也。――东汉·许慎《说文》
可使高于岑楼。――《孟子》。注:“岑楼,山之锐岭者。“按,谓山之层叠似楼也。”
未始离于岑。――《庄子·徐无鬼》。注:“岸也。”
饮青岑之王醴兮。――张衡《思玄赋》
托九成之孤岑兮。――马融《长笛赋》
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--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辛弃疾
又如:岑嶅(多小石的山);岑立(如山耸立)。
编辑
岑星一
古国名
岑,国名。……今梁国有岑亭。――《正字通》
姓
形容词解释
高 [high]
古观岑且寂,幽人情自怡。——皮日休《三宿神景宫》
又如:岑楼(高楼);岑锐(山高锐的样子)
山石险峻的 [high and precipitous],触岑石兮。——《楚辞·逢纷》
又如:岑石(高锐的山石);岑峭(陡峭险峻) [2]
古籍解释《康熙字典》
《寅集中》《山字部》 ·岑 ·康熙笔画:7 ·部外笔画:4
《广韵》锄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鉏簪切,𠀤音涔。《说文》山小而高。《谢灵运·登临海峤诗》明登天姥岑。《张衡·南都赋》幽谷嶜岑。《注》嶜岑,峻极貌。
又国名。《正字通》周文王封异母弟燿之子渠为岑子,今梁国有岑亭。
又姓。望出南阳。《风俗通》古岑子国之後。後汉有岑彭,明岑义。
又《集韵》牛锦切,吟上声。崖岸也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未始离於岑。
芩拼 音 : qín 部 首 :艹 笔 画 : 7 五 行 : 木 五 笔: AWYN
基本释义
1.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。
2.黄芩。
相关组词
黄芩 条芩 白芩 芩芍汤 龟芩膏
岑星一
百科释义
字音字义芩 qín 字从艸从今。“今”意为“当面的”。“艸”与“今”联合起来表示“医者当面用草药给伤者止血”。本义:止血草。说明1.“芩”可能就是“黄芩”。黄芩,多年生草本植物服务好的线上配资,叶对生,花淡紫色,或带青白色,根长大,色深黄,可入药。互动百科“黄芩”词条记载:黄芩的功能:“泻火解毒,止血,清热燥湿,安胎”。可见第二项功能是“止血”。因此判断古人所说的“芩”,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“黄芩”。2.“黄芩”可能是“芩”的俗称,是因芩草色泛黄而得名。3.“芩”字本身确实没有直接表达“止血”的意思,但“草”多与食物或药物有关。之所以把这种草定为“止血草”,是因为只有紧急情况才有“当面”的要求。再加上“黄芩”的确是止血草,故定“芩”本义为“止血草”。。
发布于:陕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