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股票配资在线申请 你的位置:股票配资在线申请_炒股配资开户申请_炒股杠杆网上查询 > 股票配资在线申请 > 深读|选择留下的中山“‘工改’者们”
深读|选择留下的中山“‘工改’者们” 发布日期:2024-04-28 02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“年龄不饶人,但我也完成使命了!”筚路蓝缕二十多年,眼见当初蜷缩在简易锌铁棚下的小公司,即将搬进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工业大厦内,已过退休年龄的杨巧英感慨万千:“新厂房为儿子、孙子继续创业提供了空间!”

杨巧英是中山市雪乐电器有限公司(下称“雪乐公司”)副董事长,2000年和家人一同来到中山市黄圃镇大岑村创业。当2022年中山全市开展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(下称“工改”)时,杨巧英一家最终选择了参与“工改”,继续扎根中山。

2022年初“工改”全面启动至今,中山经历了一轮传统产业的升级迭代,像杨巧英一样的企业家们,则是这场转型升级战的“主角”:他们是改革开放初期来到中山的拓荒者,也是敢于尝“工改”头啖汤的二次创业者。在旧与新、去与留之间,这批“‘工改’者们”选择了来时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。

雪乐电器所在的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(大岑片区)。  

决定“工改”,迎接“短痛”

广交会刚过,杨巧英也送走了最后一批参观的外商。而她只是来“帮忙的”,接待的“主力”是她留学归来、负责公司国外销售业务的孙子潘晨筱。杨巧英的儿子潘宏,则是当年雪乐电器的创立者。

世纪之交时从江苏赴广东创业,杨巧英一家三代人都已在中山扎根。“我们把中山和广东视为第二故乡,我们是‘新中山人’‘新广东人’!”

2022年,当雪乐电器最终决定“工改”后,杨巧英向黄圃镇政府提了一个诉求:“改造后,我们希望可以再回到大岑,我们已经在这里20多年了,有很深的情感了。”

杨巧英一家的经历,也是不少创业者在中山白手起家、创富兴业的写照。而“工改”的对象——低效、破旧、隐患丛生的锌铁棚厂房,也正是一批老企业使用至今的生产空间。如今选择参与“工改”,则意味着要搬离创业起点。

同雪乐电器一样,中山市宝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山宝澜”)也是一家本土老企业。董事长朱小珍介绍,公司前身中山市鸿大铝塑包装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山鸿大”)此前也经历过厂区迁移,但始终没有离开过横栏镇:“从2003年成立公司到现在,我们在横栏镇办厂超过20年了,已经习惯这里了。”

中山宝澜董事长朱小珍(右二)与前来验厂的国外客户(右一)。

“习惯”背后,既有深厚的情感,也有企业对自身当前生产经营环境的依赖。无论是杨巧英还是朱小珍,起初都因对公司搬迁得失利弊的考量,没有立刻下定决心“工改”。

例如,雪乐电器生产的厨房用具以出口为主,海外订单占比近七成。“老家的书记、市长都有找过我们,希望我们回家乡创业,但做外贸的话,还是中山更合适。而且不少外商长期居住在香港,从中山赴港拜访、洽谈业务十分方便。”杨巧英说。

朱小珍表示,公司长期处于“舒适区”,原先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持续了大约20年,搬迁则会直接导致停产,也不利于重新招工、建立与供应商的联系,并且需要投入一大笔改造资金。

而就像雪乐电器与中山宝澜一样,长期使用低效空间的老企业似乎陷入了两难的选择:改,则不得不经历阵痛;不改,企业的发展空间则将一直受限,甚至危及“生命线”。

在“工改”的“短痛”与发展受限的“长痛”中,雪乐电器、中山宝澜等企业最终选择了前者。在“工改”政策的支持及相关部门的服务下,企业搬迁、转型的“短痛”得到减轻和缓释。

“像辅导小学生一样帮助我们”

在中山市瑞佳木制品有限公司(下称“瑞佳木制品”)位于板芙镇的新厂房内,100多米长的全自动包边机正在运作,工人们只需把半成品木板放置在机器前,几分钟后,包好边的木板便整齐地出现在机器尾端。

仅用时三个月,瑞佳木制品便从7000多平方米的锌铁棚搬进约1.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,不仅得以安置过去因空间限制无法升级的智能化生产线,还实现了不停产改造。

瑞佳木制品100多米长全自动包边机等智能化生产设备。

瑞佳木制品100多米长全自动包边机等智能化生产设备。

但对于搬迁,公司总经理谢小雄也坦言,自己曾顾虑能否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厂房。为此,他曾去其他镇街找厂,最终对比发现,还是板芙镇工改专班帮忙找到的厂房更合适。

谢小雄的顾虑,也是起初对“工改”持观望态度的一批企业家的顾虑。如何打消顾虑、促成一场顺利的改造?

在中山,“谈移拆建引”是全市推进“工改”工作的“五字经”。将“谈”和“移”摆在最前,可见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的重要性。也正是在改造初期“谈”得好、“移”得顺,一批优质企业才顺利推进“工改”,继续留在中山成长。

“搬迁前,专班成员每天都会主动联系我们,了解我们的难处和需求,很快就为我们找到了合适的腾挪区,还帮我们洽谈好了租金,和旧厂房一样都是16元/平方米,但新厂房的环境好太多了。”谢小雄说。

朱小珍也因一次次真诚的“谈”被打动。她回忆,有一回,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,横栏镇党委书记李翔宇带队上门拜访公司,而公司管理层恰巧外出拜访客户,李翔宇便和工厂的工人们交流起了彩妆品的质量、生产工艺等等。“工人后来向我转述李书记的话,他说这么好的公司,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家庭式生产模式,一个好的公司、品牌可能就会被超越。当时我就开始动心了。”朱小珍说。

几天后,朱小珍又受邀去横栏镇政府参会,李翔宇及镇长金哲再次和她介绍“工改”的政策利好,希望原鸿大公司抓住机会更进一步。

“镇领导完全从我们公司的利益出发给出建议,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,再不改变,公司真的会被市场遗弃。我从镇政府开完会回来后,立刻就和公司管理层开会,大家都同意‘工改’。”朱小珍说。

朱小珍对横栏镇工改专班的后续服务评价是:“像辅导小学生写作业一样帮助我们。”

不分白天黑夜、工作日与周末,随叫随到的“工改”服务,打消了企业家们最后的顾虑,各镇街不少企业选择参与“工改”:黄圃镇成功安置企业188家,其中13家涉改“规上”企业无一流失;板芙镇所有搬迁腾挪的“工改”企业100%留下;翠亨新区南朗工业区、小榄镇智能锁具产业三期项目等数十家“涉改”企业全部妥善解决腾挪安置问题……

优质企业“能留尽留”,也留住了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。据统计,“工改”开展以来,中山已服务460家本土企业迈上新台阶。

看见中山的决心

如果说细致入微的服务,直接助推了企业参与“工改”,那么从服务中折射出的优良营商环境,则成为企业选择加码中山的底气。

位于中山市南区街道的中山园仔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园仔山菌”)也是参与“工改”的企业之一。由于其食用菌菇产品的销售范围要在5个小时的路程之内才能保证产品的新鲜度,公司起初对搬迁十分审慎。“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份额占比较大,但菌菇产品替代性强,一旦公司搬迁,很容易流失市场份额。”园仔山菌董事长赖亚平解释。

南区街道工改专班成员正与园仔山菌董事长赖亚平(右一)交流企业需求。 

南区街道工改专班成员正与园仔山菌董事长赖亚平(右一)交流企业需求。 

南区街道工改专班了解到情况后,不仅给予企业寻找场地的缓冲时间、破例为企业续水续电,确保公司不停产,还为企业申请“特批供地”。在得知企业想要将总部和农业技术研发基地留在南区的想法后,工改专班还帮助企业以优于市场价的价格,租下了南区街道集体资产公司的闲置厂房用于腾挪过渡。

这样无微不至的营商环境,让赖亚平更加坚信自己继续投资中山的选择。在他看来,中山“工改”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进程,企业计划将生产环节外迁,将总部和研发环节留在中山。1996年就到中山成家立业的赖亚平,如今对中山的未来更加有信心:“中山的区位不仅有利于招引优质人才,而且深中通道建成后,中山到达周边城市的时间将大大缩短,更便于产品运输。”

“工改”就像一个窗口,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改造过程中,看到了中山誓要“凤凰涅槃”的决心。

“我们听市委书记郭文海说,‘工改’是中山的‘华山一条路’。听到这句话,我们就意识到,中山已经下决心了,没有别的路可走了,我们也就更有底了。所以接下来我们才会全力以赴,和专班坐下来,仔细讨论‘工改’的细节。”杨巧英说。

在开始“工改”后,原中山鸿大凭借其化妆品产品的先进生产技术,吸引到了业内头部企业——上海宝澜的合作意向,并成为其在广东的首家全资子公司,完成了从中山鸿大到中山宝澜的华丽转身。“我们相信公司在中山的未来,目前公司已经新增了全新的产品业务,也洽谈了一批头部客户,未来计划在中山上市。”朱小珍说。

“‘工改’者们”持续加码中山,成效写在最新的“成绩单”上。2024年1—2月,中山工业投资增长48.5%,排名全省第五、珠三角第二。今年一季度,“工改”项目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7.1%。

【撰文/摄影】陈少宏 梁诗婷